中华民族最早的龙崇拜从何而来?世界第一块真玉背面反映出怎样的文明新高度?8000年前的西辽河流域孕育了怎样的中华文明之源?不久前,以“八千年西辽河文明之光”为主题的首届查海论坛在辽宁省阜新市举办。来自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我国考古学会等文博考古组织的40余位业界专家齐聚一堂,一起讨论查海遗址的重要发现,开掘文物、遗址背面的前史价值,寻觅那跨过数千年的文明曙光。
1982年,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北查海村,辽宁考古作业者在此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前期重要文明遗址——“查海遗址”。跟着考古开掘的不断深入,一条长19.7米,宽1.8~2米的“石堆龙”的发现,让查海遗址一度成为学界注重的焦点。查海遗址发现至今虽已逾40年,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却为之入神,重要效果不断涌现。
“起先,考古人员在查海遗址发现了两件‘类龙纹陶片’,其间一为蜷曲的尾部,一为回旋扭转的龙体,一起带有鳞状的纹饰。但由于是部分碎片,在其时并未引起相应注重。”查海论坛上,我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声誉院长郭大顺说,“而之后发现的‘石堆龙’,龙头、龙颈、龙体、龙鳞、龙爪、龙尾等摆放清楚,身体前部下方用石块堆砌出像足又像云雾的衬托物,是迄今为止我国新石器时古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引起了学界广泛注重。”
一直在深入研讨查海遗址的南边科技大学教授、四川省考古研讨院原院长巨大伦以为,查海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便是“石堆龙”。它不仅是写实的堆塑,更是查海先民们精神上的寄予。它的存在成为查海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进行龙崇拜的有力例子,对5000年外中华文明的来源、中华前期文明的探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两件“类龙纹陶片”的出土,到“石堆龙”的现身,查海遗址的发现好像在向人们奉告龙的真实意义。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馆长、研讨馆员李井岩对记者说:“‘石堆龙’的大型龙体代表着查海强壮的形象。他们将被降服部落图腾的一部分加到自己龙图腾的身上,就逐步形成了驼头、鹿角、鹰爪、鲤身等各种动物形象于主体大蛇身上的我国龙。终究,龙在不断地演化中,变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深深地痕迹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中。”
在没有人工强光的情况下,怎么精准区分玉石?这一难题,查海先民在距今8000年时就已破解。此前,我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讨所对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判定证明,“查海区域出土的玉器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线件玉器明显地出自不只一块玉料,这阐明查海人辨别玉料的水平已适当高,早早告别了真假玉稠浊不清的阶段。”因而,距今约8000年的查海玉器被公以为“世界第一真玉”。
玉器加工精度代表着出产力水平。在不断地考古开掘中,考古人员又在查海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石轴承。国内研讨我国古代玉器制造的专家邓聪以为,石轴承的发现意味着查海玉器或许已进入规模化出产阶段。“有轴承就阐明有机械,用机械来加工玉器,就不单纯是手艺加工,这是一个跨年代的腾跃。”查海论坛期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原副院长、研讨馆员李新全介绍。
现在查海遗址已出土玉器44件。按用处区分,出产工具有玉斧、玉凿等坚固有用工具,在它们上端顶部及刃口均留有不同程度崩痕。有的刃口残损,可见是常常运用的有用器。而作为饰品的有玉玦、玉管、小玉环。“这些玉饰品加工技能老练,外表抛亮光洁,形制标准,开端由有用特点向审美特点改变,满意人们审美的寻求,更进一步证明出产力的腾跃。”李井岩对记者说。
我国闻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非常注重查海玉器的发现,他以为,“查海玉器已处理了三个问题:一是对玉材的知道,二是对玉的专业化加工,三是对玉的专用。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分解,所以是文明起步。”
“我国人是崇玉尚玉的民族,绵延不断的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查海玉器在满意先民有用、审美价值的一起,其间包含代表必定‘德’和‘礼’思维的社会功用也渐以闪现。”李井岩介绍,“查海遗址墓葬出土的玉器只要玉玦和玉匕,玉玦在日常日子中佩带举动就会掉落,有用性不强。而查海先民以为,用玉来殓葬可保尸身不腐,促进逝者再生转世,这也是原始鬼神魂灵观念的一种表现。”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郭大顺在大凌河畔的牛河梁,发现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明庙、坛、冢,寻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将我国文明史向前推动1000年。而源头之上,是否还存在着更早的文明曙光?
2021年1月1日,“阜新市查海文明遗址维护法令”正式实施。阜新市建立查海遗址群维护及开发使用作业领导小组,继续推动查海遗址群维护开发使用及查海考古遗址公园筹建作业,使查海遗址有用维护、合理使用迈入正轨。8000年前的悠远文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引发了人们无限遥想。
在很多观念中,吉林大学学者赵宾福以为,“我国现阶段发现处在公元前7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年代遗存,可按时刻先后区分为查海年代、仰韶年代、龙山年代。”这一观念明确提出了“查海年代”的全新概念。对此,郭大顺表明,“文明不只是物质概念,仍是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而在查海遗址,除了完好的聚落之外,还有玉、龙、石雕神人面像等发现,这就为叫响查海年代供给了考古证明。”
近年来,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山一直在查海遗址周围考古。他以为,查海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明圈表现在不同的文明区域,而北方的查海遗址群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也是学术研讨的热门。
“咱们在查海遗址展开植物考古,发现了小米,愈加证明查海先民现已从事了农耕出产。”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研讨员赵志军介绍,这表明,查海先民现已进入农业社会阶段,为咱们讨论古代农业来源,追溯一万年中华文明史供给了重要的考古什物依据。
“总而言之,以查海遗址为代表的许多遗址所展露出的新的文明要素现已让世人得以窥视一个新的雄伟年代的雏形,反映出我国北方区域人类社会在距今8000年所发展出的社会文明程度。”我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我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赵辉表明,考古人下一步方针是在查海遗址寻觅文明头绪,找到头绪就能找到文明的源头。(完)(原标题:走近查海遗址,追溯陈旧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