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内地质勘查、珠宝鉴定和岩矿鉴定方面的知名专家齐聚缙云县,在舒洪镇面前山上进行现场踏勘、实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山被疯狂开采的黄色石头,并非真正的“黄蜡石”,而是一般的硅质岩,在全省分布广泛,较为常见,观赏与工艺价值较低,根本不具备勘查、开采价值。至此,一场千人上山的采石闹剧才得以草草收场。
缙云县舒洪镇舒洪村党支部书记舒林多和记者说,早在春节前,已经有外地人在面前山的公路旁边捡石头了。春节过后,一些人开始上山“寻宝”,由“捡”变“挖”。不久,村里疯传有人在山上挖到一块“黄蜡石”,卖出了五六万元的好价钱。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了十里八乡的“寻宝客”。
2月下旬,缙云县舒洪镇的面前山上陆续集聚近千名“寻宝客”。山脚下的公路上,车子排起了长龙,还有人摆起地摊现场买卖石头。
山上被开出山路、凿出土坑,在开挖比较集中的地区,废弃的石块随处丢弃,树木被砍断。有的村民为了守住自己开挖的石头,甚至选择在山上过夜,把被褥、干粮都带到了山上。
疯狂“挖宝”行为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重视。2月28日,缙云县政府就此召开多部门协调会议,紧急叫停“挖宝”行为。3月10日开始,县国土资源部门特别约请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省第七地质大队的有关专家前往鉴定,进行“黄蜡石”辨伪和科普,理性疏导当地的采石热情。
目前,由镇里牵头,林业、水利、工商、安监、公安等部门及村护卫队,还在接着来进行全天候劝阻与守护。
舒洪镇面前山的下半山,种植大片杨梅树,随着上山“寻宝”的人纷至沓来,山上已经被踩出许多新的山路,树木被毁坏了不少。山上被集中开采的二三亩山地,则被开采地一片荒芜。石头开挖密集处就像个大工地,时常可见深达1米的土坑散落其间。
这些都令缙云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陶晖青异常焦虑。他担心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紧挨着公路的山坡比较陡,石头随时都可能会滚下来,伤及行人乃至过往的车辆;山上聚集的人多,很容易引发火灾。”除了石块伤人和严防山火,他还应该要考虑外来采石者涌入给当地带来的治安问题。
赶赴缙云鉴定的专家则表示了另外的担忧。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总工程师王成良表示:“这次破坏性的挖掘,对山上的植被造成了破坏,不仅如此,这种‘护坡林’还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作用,一旦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
日前,几位专家联合鉴定发表相关声明,认为在舒洪镇面前山被疯狂开采的石头并不是黄蜡石,只是最为普通的硅质岩。
黄蜡石,是因为其表层内的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主要成分是石英,目前业界并没有统一、科学的命名,大多数人认为黄蜡石本身只是一种石头,并不是玉。
省地矿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拥有“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资格的胡子文介绍,在黄蜡石形成的场地里必须要有一个“源”,这个“源”必须是硅质岩。硅质岩(主要为石英)长期受酸性物质的低温溶蚀才能在表面产生蜡状釉彩。但最重要的是,它还需要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必须在河流和沟谷中,经千万年的流水及沙砾摩擦,将水中的各种矿物质渗蚀,才会质地坚硬和表面油亮多色。一般只会在古河道里发现。
胡子文说,正规的采石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要先经过勘测土样,查明储量,然后办理开采许可证,获得采石的相关许可,才能够直接进行开采,开采前还应该要考虑通水通电等配套设施。他认为,一拥而上、挥镐动铲的采石行为既不合规范,更不合法。
常年在地质大队工作的王成良说:“单纯从地质角度来看,这次在缙云疯采的石只能算是一种石英质的硅质岩。就算是已经成形的一般黄蜡石,和真正的玉石相比,也只是‘大米’之于‘珍珠’。”他认为,此次疯狂开采石头,属于非理智的行为。
热炒黄蜡石的发源地,大多分布在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广州等地。“盛世兴收藏,社会上爱好石头的人逐渐增多,对石头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就怕一些人以赌博的心态来投资石头。最后吃亏的还是盲目跟风的老百姓。”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王成良感叹。